• Home
  • Aboutus
  • News
  • Service
  • Case
  • Technology
  • Product
  • Recruit
  • Project
  • Feedback
  • Contact
醫院建筑如何提高抗震級別
發布時間:2014-05-23
汶川大地震中,許多生命瞬間因建筑物倒塌而逝去,這其中包括一些醫院和學校。痛定思痛,大災過后,國內各地各級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們都在從各個角度,反思這場災害帶給我們的教訓。就醫院建筑本身來說,有很多問題值得去思索:醫院在各種災害中,擔負著救死扶傷的重任,其建筑標準是否應該高于當地其他公共建筑水平?在抗震防災上醫院建筑又應當如何設計,選擇哪些建筑材料?為此,記者采訪了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基建處趙奇俠處長(以下簡稱趙奇俠)。



1 國家抗震國標針對醫院建筑的級別劃分應提高

趙奇俠認為:“從這次地震實際救治情況來看,縣級市和鄉鎮醫院建筑在震后的作用不容忽視。汶川震后,雖然當地的鄉鎮醫院建筑,在地震中都被毀壞了,失去了救治和搶救病人的能力;可當地人還是不斷地把傷病員陸續送到那里。如果當地醫院建筑在這次地震中不倒,那將拯救很多人的生命。許多人也不會因為輾轉運到外地耽誤了最佳救治時間,而不得不截肢,成為殘疾人!

為此,趙奇俠建議:修訂抗震設防標準時,應把大中城市的三級醫院住院部、醫技樓、門診部,縣及縣級市的二級醫院住院部、醫技樓、門診部,鄉鎮主要醫院住院部、醫技樓也劃為甲類建筑。主要原因有四:



1.1   這是由醫院在社會中的性質、地位和作用決定的。



醫院建筑不僅僅是作為公共建筑而存在,更重要的是其社會功能的表達。在遇到天災人禍、突發性事件時,醫院責無旁貸地要承擔大量的救治工作。因此,醫院建筑的安全系數,理應比一般的建筑抗震防災水平要求要高。醫院建筑的建造水平和標準,要達到在遇到大震后,不僅不倒,其各個部門還能和往日一樣正常運轉。因此,縣、市和鄉鎮醫院建筑,也應和大中城市大醫院一樣,列入甲類建筑設防標準。醫院建筑抗震設防級別,要高于當地其它建筑設防標準,這樣在地震災害發生后,才能有效發揮醫院救治傷病員的功能和職責。這次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后,鄰近的綿陽市中心醫院救治了大量來自汶川地區的傷病員。如果汶川地區的醫院、衛生所建筑能在震后還能正常運轉,發揮應有的醫療救治作用;那么,抗震成本和救助費用,還將會降低。因為傷病員能在汶川當地醫院及時得到救治,病人成活率就會大大提高,截肢率也會大大下降。



1.2  建筑抗震國標在執行中,只是初級的和必須滿足的標準。



趙奇俠認為:目前醫院建筑和設計標準很少,現在執行的有《醫院潔凈手術部建筑技術規范》《綜合醫院建設標準》和《綜合醫院設計規范》。近幾年醫院建筑的發展遠遠超越了現在標準里所設定的那些參數。他說:“我們應該客觀來看醫院建筑國家標準和行業規范,在我們執行和操作時,國家標準是國民經濟發展特定時期的一個必須滿足的基本標準,而不是人們想象中的高標準。就制定標準本身而言既有強制性條文又有指導性意見,同時考慮制定標準當時的技術、經濟、管理的現實水平。為此要根據執行情況適時修訂!



1.3  在修訂抗震國標時,應本著“平戰結合”的原則,提高縣市級和鄉鎮醫院的建設標準。



趙奇俠說:“醫院在災難中扮演著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角色,它的作用無可替代。我們不能單純地強調大城市大中型醫院的作用,應該把‘平戰結合’的理念貫徹到衛生資源規劃配置中,同時要提高縣市級和鄉鎮醫院建筑的建造標準和水平。所有醫院建筑都應該在地震時不倒,且成為避難和救治的場所。雖然,這樣做在建筑投資上資金和材料會有所增加,然而,一旦發生地震,受災地區醫療救治一線的及時救治能力,卻會因此而大大加強。在新一輪醫院建設時,我認為應該從防災,抵御自然災害角度,適當增加經濟投入,提高中小醫院建筑的抗震能力。而對大城市里的大型和特大型醫院的要求就更高了。這些醫院要承擔的不僅僅是本地區的醫療服務,還要考慮到,在國內其它地區發生災害時,組織應急醫療救護隊,提供人員、材料、設備等支援災區!



1.4  落實醫院建筑標準要考慮到經濟因素,更要考慮到安全和抗震防災。



醫院建筑要考慮經濟適用,也要安全可靠。我們需要重新認識和落實國家的抗震設計規范。綜合性大型醫院,在遇到天災人禍等大型突發事件時,都是本地區救治大量傷病員的重要場所,F在看來,包括醫院建筑抗震設防標準里提到的醫技樓、門診樓、病房樓,特別是手術部尤為重要;但醫院的供水、供電、信息、配套的后勤保障系統和整個物資供應系統等,也都是醫院工作正常運轉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其建筑標準必須達到在遇到突發事件后還能正常運轉。

2  對醫院抗震防災的八點建議

汶川地震帶給我們的教訓是深刻的也是沉痛的,死者長已矣,生者尚悲歌。我們醫院建筑和設計部門應吸取哪些經驗和教訓?現在的醫院建筑應該怎樣加固?新建和改建的醫院又該怎樣設計?就此,趙奇俠提出了他的八點建議:



2.1  醫院的抗震防災規劃和應急預案,要有可操作性,并定期組織演練。

據了解,許多城市制定的抗震防災規劃,多數在十幾年里就沒有修改過;甚至有的抗震防災預案,沒有實施過操作演練;很多城市的抗震防災規劃,只是紙上談兵的方案,沒有實際的可操作性。在這次地震災害中,與汶川大地震傷亡最為慘烈的北川縣毗鄰的安縣桑棗中學,2300多名師生卻無一人傷亡。其秘訣有二:一是,校長葉志平花40萬加固一棟造價16萬元的“豆腐渣”實驗教學樓;二是,2005年開始,全校每學期都組織一次緊急疏散演習,演習時每個班疏散路線、樓梯的分段使用、不同樓層學生撤離速度、到操場上的站立位置等,師生們個個心里都有數。當這次災難發生時,全校師生僅用1分36秒就從不同教學樓和教室跑到操場按隊列站好。因此,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制定可操作性抗震防災規劃,定期演練抗震防災預案是每個醫院必做的事 。



2.2  醫院建筑物設計忌形式奇特,濫用外裝修和外掛裝飾物。

現在很多醫院的建筑都在外裝修上外立面高標準,考慮建筑物內在功能一般標準,如建筑物本身的結構質量和抗震防災設計是否到位等?建筑物建好后,有可能幾十年都遇不到地震災害,但是,萬一發生地震,如果在建造時準備不到位,地震在一瞬間,就有可能把所有的設防全部摧毀。如有的醫院建筑設計平面和立面追求標新奇異,而忽視了建筑的穩定性要求,這種設計在抗震防災上是忌諱的;因為容易使建筑物在地震時,因失去平衡而倒塌。還有很多醫院大樓的外立面追求裝修效果,大面積采用玻璃幕墻或外掛石材,這種建筑外裝飾品,很容易在地震時瞬間墜落,對正從大樓里向外逃的人群造成傷害。日本是個地震災害多發的國家,國民的防范地震次生災害的宣傳和意識比較強,高層建筑的外裝飾材料地震時的墜落被統稱為“玻璃雨”,威脅人們的逃生安全;對此,他們經常重點宣傳,在日本人人皆知在地震正在發生時,不要馬上離開高層建筑物。



2.3  新建醫院建筑最好向低層發展,對高層建筑要有應急預案并演習。

如果醫院建筑樓層太高,在突發地震和災害時,垂直交通要在短時間把樓里的病人和醫護人員送到室外逃生,是很難實現的。因為電力中斷,電梯就不能運行,而若發生火災,普通電梯不能歸首且不能再垂直運行。

面對高層醫院建筑,要考慮可行的應急預案,進行科學的分析、評估和模擬。如一旦發生地震,醫院里的病人和醫護人員該如何疏散?在危急時刻,電梯是否夠用,是否能正常運轉?樓梯里疏散是否安全?如何防止高層建筑外掛物,在地震時突然墜落時產生的“玻璃碎石雨”?這些問題在醫院規劃設計建設前都應認真評估。





2.4  醫院建筑結構形式宜采用鋼結構。

醫院建筑應優先采用鋼結構,因為鋼結構的建筑物受到地震的沖擊力時,產生是塑性破壞,雖受力被迫彎曲,但建筑物不會倒塌;另外,鋼結構受力變形后,還可以加梁加固。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筑物,一遇到地震力破壞產生位移,發生脆性破壞,建筑物就會瞬間倒塌。理論上講,塑性破壞是一個比較理想化的模型,它會給人留出逃生的時間。因為鋼結構的梁柱受外力影響,彎曲成30度時,也不會坍塌;而鋼筋混凝土梁,只要被壓彎3度,就會在瞬間斷裂。



2.5  要防止建筑物加固時的過度防范,這樣會過猶不及,反而增加建筑物在地震時的坍塌系數。

如果在為加固舊建筑物時,梁上配置的鋼筋過多的話,會增加承重梁的自重,鋼筋間隙太小影響混凝土的澆注質量,一旦發生地震,就會出現脆性破壞。所以說,給醫院舊建筑加固時,要考慮科學性和有效性,如果結構加固后剛性太強,受到地震沖擊的應力會加大;因此,抗震設防要科學計算。



2.6  醫院建筑選址要科學。

綜合醫院選址要考慮到地質條件,在地震設防地區要避開斷裂帶周邊建設。如果醫院建筑地基受力層在整塊基巖上和地耐力松級配好地質層上,前后兩者醫院建筑抗震效果會截然不同。在規劃設計新醫院或改建和擴建醫院時,單體建筑物的樓座面積不宜太小,容積率不要太高,各功能分區中要保留綠化用地占40%以上,作為應急時刻的避難場地。



2.7 地震災后醫療救治點的選擇,要接近當地的衛生網點。

生命是最寶貴的,時間也是最寶貴的。這兩點要求我們應該在距原醫療點最近的地方安置救災臨時醫療點。因為對傷病員現場和及時的救治,可以及時挽救生命,另外,有些人也會因為救治及時而不會變成殘疾人。從這次汶川地震實際救助案例來看,發生災難后,盡管當地醫院和衛生院建筑已蕩然無存,可傷員病人還是源源不斷地被送到那里去。人們的觀念和思維習慣還是認為當地醫院和衛生院是最有可能救助傷員病人的地方。



2.8  基層醫療服務院所點、線、面的網絡組合,可使醫院在抗震救災中的功能得以充分發揮。

鄉鎮醫院作為災情發生后的救治服務點,同縣市區醫院組成醫療救治線,大中城市綜合醫院形成救治服務面;這樣結成一個救治網絡,對受災地區進行救治,不僅需要制定合理的抗震救災應急醫療救治體系,更重要的是這些實施救治的醫療建筑在發生地震災害時,具有大震后房屋不倒功能不損失;這就需要我們在建設這些醫療建筑時,提高醫療建筑物的抗震設防能力,使這種點線面三級相連的網絡組合,成為名副其實的生命線工程。

聯系人:王先生 手機:13412664147
電話:0769-23290612 傳真:0769-23290613
地址:東莞市南城區元美中心A2313室 郵編:523000
在線QQ:2931712374 郵箱:2931712374@qq.com 網址:http://www.zuofids.cn
Copyright 2006-2015 利輝防水加固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備案:粵ICP備14045780號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欧美精品swag在线观看|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综合|天天看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